Tag Archives: javascript

Hello World

判断文本宽度有几种方法

很多时候,我们需要判断一个字符串扔到页面上显示时的宽度,这里,按照我自己的认知顺序说一下都有哪些判断方法

初级:str.length
这个不用说,大家都明白,最简单,也最不靠谱
但是有一个地方要注意:一个中文字符,js里的length是1,而php里,根据编码不同,可以是3或2

中级:正则判断支付类型,按不同的长度处理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  //判断字符串的长度,全角返回2,半角返回1
  var b2reg = /[\u0000-\u00ff|\uff61-\uff9f|\uffe8-\uffee]+$/;
  function byteLen(s){
    var c = 0;
    if(s && s.length > 0){
      var a = s.split("");
      for(i in a){
        if(!b2reg.test(a[i])) c += 2;
        else c++;
      }
    }

一般要求不严格的情况,我都是这么处理
但是,这个也不靠谱,中文没问题,但是英文字符的显示宽度,会受字体、浏览器的影响,比如“i”和“w”,很难确定这俩显示宽度是否相同

终结:实际显示宽度
有些复杂,不过思路也很简单:在页面的视口之外,做一个同样的显示区域,字体、样式什么的都一样,然后把文本写进去,再判断宽度;如果过宽,再截
这种方法还有一个经典的应用:输入框跟踪提示。
比如,在一个很大的输入框里,输入多个邮箱地址,要随着用户的输入,在输入点下方位置显示不同邮箱地址的提示,这里的一个难点就是:js里无法获得当前输入点的位置。于是就可以用上面的方法,时时获取显示宽度,然后用复杂的计算近似得到当前输入点的位置…

———
(好久不写技术文章了,一方面是懒,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…近半年都在做售货机屏幕的东西,缺少普适性)

Hello World

js调试之~打印调用堆栈

(很久没写东西,这里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内容做2016的开篇吧)
相对于其他语言,js似乎很少有需要打印调用堆栈的时候,反正我是做了这么多年了前端,第一次用到,其他情况,基本都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来调试
今天面对的问题是这样的,有一个“ad_list”事件,在不停的触发,触发它的地方有N个,触发条件也不一样,靠简单的“console.log”,太多,可读性很差,所以想到了调用堆栈
不过,由于js里大部分是匿名函数,打印出来的堆栈并不像java、php一样简介。。。,打印名字不靠谱,而是,直接打印function内容,然后靠内容反查。。。。这就是很少有人用这一招的原因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  if(action == 'ad_list'){//打印特定条件的堆栈
    var caller = arguments.callee.caller, j = 0, s;
    while (caller) {
      j++;
      if(typeof caller == 'function' || typeof caller == 'object'){
        s = (caller + '');//function变成字符串
        //排除系统函数、框架函数
        if(s.indexOf('function (event)') < 0 && s.indexOf('function (packet)') < 0 && s.indexOf('fn.apply') < 0){
          console.log('【function】-----stack-----------', j, ': ', (caller + '').substr(0, 200));//打印funciton的前半截
        }
      }
      caller = caller && caller.caller;//取下一级
      if(j > 500){//限定数量  ---  这个一定不要漏了
        return;
      }
    }
  }

————
查了半天(真是半天)的问题,结果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:默认的图片/活动名称是按规约命名的,但是测试图省事没照这个规则做,才造成上面说的不停的刷新同一个东西。。。。。。

Hello World

搞定异步编程(一)——使用高阶函数管理并行程序

nodejs对外宣称的最大优势就是所谓的异步io,利用异步io,可以并行执行互相没有依赖的网络、数据库等操作,在某些场景下,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站点的响应速度
但是异步io也带来了代码本身逻辑的复杂性,比如一个应用,需要访问三个http数据源,然后综合比较三个数据源的结果,来得出最终的返回结果
三个数据源的回调执行顺序是不定的,这就需要一个计数器,在回调次数等于3时,再执行最终的处理程序
这里,借助js的高阶函数,来实现这个逻辑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var _httpLib = require('./lib/http.js');  //简单的http辅助类,如:get(url, callback)
//高阶函数
var pending = (function(callback){
  var count = 0, //计数
    returns = {};
  return function(key){
    count++;     //注册一个回调
    return function(data){
      count--;   //执行一个回调
      //按照并行逻辑的key保存返回结果
      returns[key] = data;
   //   returns[key] = data.substr(0, 100);
      if(count === 0){   //所有回调都执行以后,运行最终的逻辑
        callback(returns);
      }
    };
  };
});
//。。。怎么来准确的称呼done哪?
var done = pending(function(returns){
  //最终的处理逻辑
  console.log('all-------over');
  console.log(returns);
});
//三个并行数据源
_httpLib.get('http://www.baidu.com', done('baidu'));
_httpLib.get('http://www.qq.com', done('qq'));
_httpLib.get('http://www.jiangkl.com', done('jkl'));

~~~呵呵,看到一坨return、function,如果你还没晕,那么,恭喜你。反正我盯着这段代码看了不下10分钟,然后又执行了几次才算大概弄明白的
整个的逻辑,有点类似aop的思想,即对多个并行逻辑的回调做一个拦截、记录,这样可以更好的让程序员将注意力集中到业务逻辑上
pending是一个公用的并行处理函数
done是通过pending得到的具体的业务执行function,其回调参数就是前面提到的并行逻辑“最终的处理程序”
done()执行时,会将pending闭包内的计数器加1,同时返回一个function,作为httpget的回调
done()()执行时,计时器减1,同时将httpget的返回值保存
计数器减到0,“最终的处理程序”开始执行

———–
参考:http://www.infoq.com/cn/articles/generator-and-asynchronous-programming

Hello World 点点滴滴

setTimeout的精度

前几天刚发了一篇利用setTimeout提高ui响应速度的文章,本来感觉自己对setTimeout的理解已经够深入了,但是昨天偶然听说setTimeout其实是有“bug”的:在setTimeout 0时,并不能精确定时,还说IE会有16ms的延时
虽然早就想到js这种东西定时肯定不会很精确的,而且这个时延对“提高ui响应速度”影响也不大,但是如果是做动画的话,影响可能就比较大了,还说抽空写了段小程序试了试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//定时长度
var OUT_TIME = 0;
//循环次数
var LOOP_COUNT = 100;
$(function(){
  $('a#start').click(function(){
    var t1 = mst();
    loopOut(LOOP_COUNT, t1);
  });
});
//递归循环
function loopOut(i, t1){
  if(--i > 0){
	setTimeout(function(){
	  loopOut(i, t1);
	}, OUT_TIME);
  }else{
    var t2 = mst();
    alert(t2 - t1);
  }
}
//返回当前时间点的毫秒数
function mst(){
  return new Date().getTime();
}

上面的程序,当点击“start”按钮后,首先会取当前时间t1,然后调用loopOut,当循环参数i大于0时,会通过setTimeout定时0ms递归调用loopOut,同时i会减1,形成循环终止条件,放循环满100次时,再次取当前时间,与t1相减,也就是100此setTimeout循环的用时
测试结果发现,“IE会有16ms的延时”,这话并不算错,IE7、8,最后的返回值大概是1530~1550,算起来,一次setTimeout大概要延迟DT=15.4ms
而且chrome/safari/firefox,返回值大概是420~430,即DT=4.2ms

当增大定时长度OUT_TIME时,只有增大到各浏览器的DT时,实际的定时长度才会有效,也就是DT可以看成“最小定时长度”
但是即便定时长度大于DT定时也是不精确的,非IE大概是0.2ms,IE就有点离谱了,比如OUT_TIME=50时,平均每次的定时长度大概是60ms,差了10ms(鄙视)

综上所述,虽然setTimeout传入的时间值是毫秒,但是是在并不精确,如果对精度要求较高,最好好好计算各浏览器的误差

下面讨论另外两种情况

1. 既然setTimeout有这种问题,那么与它类似的setInterval有问题吗?
将上面的“loopOut”方法稍加改进,即可setInterval:

1
2
3
4
5
6
7
8
9
function loopOut(i, t1){
  var si = setInterval(function(){
    if(--i == OUT_TIME){
      var t2 = mst();
      alert(t2 - t1);
      clearInterval(si);
    }
  }, OUT_TIME);
}

这是,IE再次表型了它的卓尔不群:当OUT_TIME=0的时候,setInterval的回调方法只会执行一次,只有OUT_TIME>0,这段脚本在IE里才能正常执行
除此之外,setInterval和前面setTimeout的表现基本相同

2. node.js的setTimeout精确吗?
将上面click部分的代码去掉,稍加修改,既可以让代码再node里执行,但是为了去除代码初始化的影响,这里用了另外一个setTimeout,让其在程序初始化100ms以后在执行

1
2
3
4
setTimeout(function(){
  var t1 = mst();
  loopOut(LOOP_COUNT, t1);
}, 100);

测试结果发现,服务器端脚本相对浏览器端的效率果然高出不少,在循环次数为100的时候,node.js的setTimeout 0ms的延迟大约在0.1ms左右,当把循环次数提高的100000后,平均的延迟降到了0.01ms

Hello World 点点滴滴

如何调试压缩后的js—— JavaScript Source Map的使用

随着webApp的流行,前端应用越来越复杂,js脚本越来越多,为了提高页面页面响应速度,我们常常需要对js进行压缩、整合
但是经过压缩后的js,调试起来会特别麻烦,基本是对于chrome/ff这些“现代”浏览器,如果压缩过的js出了错误,报的错误也是让你无所适从
之前的做法是,在开发环境不回js做压缩、整合,而且在上线前最后确认的verify以及线上环境对js做压缩,这么做虽然可以避免上面的问题,但又是js的加载顺序对功能会有影响,所以还是不能完全模拟线上的情况
更何况,线上可能还会出问题的
这里介绍一种可以调试压缩脚本的方法,就是所谓“Source Map”,大概的原理是这样的:
在使用compiler.jar压缩js的时候,同时生成一个“.map”文件,对压缩前的js诸如变量之类的内容做索引,页面加载min版的js,可以通过对应的.map文件找到压缩前的js文件,如果这是js再出错,可以直接将错误定位到压缩前的js文件内
怎么样,听起来是不是很棒
好,下面就详细讲一下用法
比如页面上有一个js文件:t.js,下面对t.js做压缩

1
2
3
4
5
java -jar /usr/local/compiler.jar \
	--js t.js \
	--create_source_map t.js.map \
	--source_map_format=V3 \
	--js_output_file t.min.js

其中,“create_source_map”就是生成.map文件的名字,“source_map_format”是source map的版本
完了页面,在页面调用t.min.js,故意制造个错误,这是你会发现,页面上的错误指示~~~还TM和以前一样

呵呵,因为还有两步我们还没做:
1. 手动往t.min.js结尾处加上下面这行,告诉浏览器.map文件所在的位置:
//@ sourceMappingURL=t.js.map

2. 开启浏览器的source map支持,悲剧的是,目前只有chrome支持source map,具体未知是在:
“开发者工具” -> “设置”(右下角齿轮) -> 勾选“Enable source maps”

ok了,这是再试试,一旦js报错,点击错误,就能定位到压缩前的js文件上
并且,在开发者工具里的“Sources”标签里,还能找到压缩前的js源码

————-
参考:http://www.csdn.net/article/2013-01-25/2813953-JavaScript-Source-Map
ps:关于.map文件内部各项内容的含义,我并没有仔细研究~~~反正只要设置正确,chrome就可以把错误定位到源js文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