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y Archives: 日志

日志

修改ipad备份到mac上的位置

通过iTunes可以备份ios设备到mac系统内,但是ios设备的容量越来越大,备份时占用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
如果你装了双硬盘,mac系统装在容量较小的SSD上,而iTunes并不能修改备份未知,这种事情就会很讨厌了,本就不大的SSD会被备份数据挤占大量的空间,能不能备份的空间更大的机械硬盘上?
当然可以!
网上搜索解决方案,说是可以在大硬盘上建一个Backup文件夹,让后制作一个替身,放到SSD上对应位置
试了试,通过右击建立的替身是不行的,进一部搜索找到了解决方法:使用ln命令制作替身

ln -s /Volumes/Library/Backup/MobileSync/Backup /JKL/Library/Application\ Support/MobileSync/Backup
#即:
ln -s 实际位置 替身位置
#ps:“Library/Application Support/MobileSync/Backup”是iTunes的默认备份位置

————-
参考:http://hiraku.tw/2011/01/2416/

日志

2013,新年快乐

回顾2012,前11个月都是四平八稳,平平淡淡:工作,天天挤公交上班;生活,也是平淡如水;去了几个好玩的地方,拍了一堆照片(呵呵,后面会补一个图片专题);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,偶尔拿手机听听评书,算是弥补一下下,只有刷微博的时间越来越多;偶尔还会随着家人看会电视~~
当然,最让人高兴的还是女儿健健康康,快快乐乐的成长,会走路,会叫爸爸妈妈~~感谢老婆和丈母娘的悉心照顾~~O(∩_∩)O哈哈~~
刚才说前11个月的工作都很稳定,其实,稳定在正是在酝酿变化,一个爱折腾的人是不会甘心平静这么久的~~11月底开始寻找新工作,12月中旬,离职-换工作,一气呵成~~总算在2012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完成了一件大事

对于2013,本来并没有什么很强烈的愿望,只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,工作顺顺利利就ok了
可昨天突然发现,1983-2013,自己已经30岁了(汗,真的是突然发现~~God & 老天爷!泪流满面ing)
然后,就给自己的2013种下了一个愿望:希望可以在30岁生日之前完成人生的另一件大事:买房
北京的房价让人很无奈,可以总要有一个自己的窝呀。。。哪怕远点、小点
————–
面对房子的压力,来给自己寻找点信心吧:
刚才翻箱倒柜,用遍了百度、google,总算在sina找到了自己几年前的blog地址,不为别的,只为里面有一篇《2008,新年寄语》,看浏览记录,5年了,这篇文章也没什么人看过~~但是这篇文章所描述的当时的心情,对我却有非凡的意义。
2007年末的我,毕业半年,工作不顺心,刚刚从深圳一个电子厂辞去了IQC的职务,整个人都被强烈的失败感笼罩着。在一次招聘会上偶然听说还有专门做java培训的公司,于是在经过一番调查以后报了一个北京的java培训班,春节一过,就一个人跑到帝都来,从此过上了北漂+程序猿的日子。真的很佩服那个时候的自己,在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,能够下决心放弃刚刚做顺手的QE工作,转行、换地方~~~哈哈,单身就是好,想去哪儿就去哪儿
那篇文章的结尾是这么写的:

好了,2008来了,对我来说没有奥运圣火,有的只是再次点燃的希望之火。
为了这个并不渺茫的希望,我要做得只有一点:努力!

————–

日志

mac换硬盘

macbook用了快三年了,250G的硬盘一直用的紧紧巴巴的,剩余空间从来没有多于30G,电影、照片不敢多放(作为一个比较恋旧的人,这一点很痛苦),双系统也装不了(作为一个喜欢玩游戏的人,更痛苦)~~~~换硬盘!

开始时也考虑要不要干脆搞个SSD的,速度快,还时髦,但容量太小,价格太高,也就作罢了,还是保守点吧
本来准备直接换1T的,但看1T的2.5硬盘只有日立的,评价也不怎么好~~~750G也还可以

硬件方面,给mac换硬盘,和给其他电脑换硬盘并没有什么差别:打开后盖,拧开螺丝,换上新硬盘,装上后盖~~~ok
换硬盘最关心的还是原硬盘内的东西能不能安全的复制到新硬盘上。以前用win的时候,换硬盘的时候顺便做了新系统系统,然后把旧硬盘装到硬盘盒里,把东西倒过去,再把应用重装一遍~~但是这个过程实在太麻烦了~~特别是已经做了将近三年的系统
与win不同,mac系统内置了很多可以方便备份、迁移的工具,可以轻而易举的将整个硬盘内的东西原封不动“搬迁”到新硬盘,下面大概说一下迁移的步骤(顺便说一句,这里说的是之前没使用time machine的步骤,如果之前一直在用time machine,会比下面的步骤省事的多):

  1. 买硬盘~~废话,难道自己造一个~~这里是说,买硬盘的时候刷便买了移动硬盘盒~~40多块,不仅备份系统的时候要用,以后也可以直接把旧硬盘做成移动硬盘
  2. 先将新硬盘放到移动硬盘盒里,连到电脑上,进入磁盘工具,为其分两个区,比如分别叫做mac、time,分区方式采用默认分区即可;打开time machine,”选择磁盘”,选择“time”,使用time machine备份~~这个过程比较慢,我的旧硬盘里200多G的东西,用了大概8个小时
  3. 确定备份完了以后,将新硬盘换到电脑内,开机;找到你的mac系统安装光盘,塞进去,进入mac安装工具/磁盘工具,按照提示一步一步选择恢复系统,恢复源选择time,将新系统通过time machine从time分区,恢复到mac分区,这个过程大概用了5个小时
  4. 完了以后,重启开机(记得拿出光盘),检查一下原来的东西是不是都搬过来了~~除了了容量大了、速度快了,其他一模一样~~ok,time machine的使命结束了,打开磁盘工具,选择物理硬盘/分区,将time分区删掉,将其空间合并到主分区内~~over

最后去掉time分区的这一步,看你实际需要,这种备份方式倒是很方便,不用插USB,time machine会自动备份;不过个人感觉,将备份和系统放在同一个物理磁盘上,备份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

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,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说,如果系统做过升级,比如现在的系统是狮子,但系统光盘是雪豹,用上面的方式可能是不行的,需要先用光盘装上雪豹,再升级到狮子,最后再用time machine恢复

业界杂谈 日志

一年又一年

间总是过的很快,前几天忙着“优化“自己一年前写做的东西~~忍不住有点感慨。

每看到一段写的很烂的代码,或者找不到要改的逻辑在哪儿时,总会怀疑:这是我写的吗?真的是我写的吗~~(不是你还有谁!!)如果时间允许,真想再重构一次~~可惜时间不允许呀。

去年做这一版时,正是刚开始专js的时候,当时一知半解,又自以为是,很多做法现在看来不仅效率低下,开发麻烦,而且用户体验也不好~~如果当时身边有个js牛人指点指点可能会好很多。

而这一版之前的一版,大约也是在再上一年写的。那时对js的理解还仅停留在jquery和最初级的面向对象的层次,所以那一版虽然功能比较简单,不过两三千行代码,但页面执行已经相当之慢,逻辑乱的改一个小地方也要找半小时。

看过一个微薄说人身体的细胞每7年就会更换一遍,从这层意义上说,7年以后的你就是另外一个人了。可是看自己的代码,似乎一年以后就是另外一个自己了,作为每时每刻都会诞生新东西的行业,程序员需要不间断的学习充实自己,然后不停的去否定,去更新以前的自己,然后就慢慢变成更好的另一个自己。

希望自己可以克服惰性,继续保持谦卑的学习心态~~~~

业界杂谈 日志

LAMP人分享交流会

昨天长途跋涉去中关村参加了“第13期#LAMP人#主题分享交流会”,感觉很不错,对得起一天的时间。

这次是木瓜移动专场,第一场是关于移动游戏市场的,与技术关系不大;第二场“社交网络动态框架”,内容实际是web开发在手机客户端的应用;第三场是在讲使用木瓜移动平台做游戏,讲游戏平台前,有一大半时间是在将计算机视频处理~~~汗,技术含量太高了,听了个热闹;最后还有个Any Share环节,分别是phonegap介绍和svn的使用小技巧

收获最大的是第二场,由木瓜移动的研发总监李章晶讲的手机客户端如何与web开发相结合。不同于简单的webview,他所说的方法,将手机客户端与webview结合的更紧密,使用高度定制化的浏览器:1. 客户端会保存web页面的html等资源,并结合svn自动更新  2. webview的ajax请求实际是走的客户端的tcp,节约了http的连接时间  3. 客户端和web页面通过js交互,使更新页面内容变得很简单~~~不懂客户端开发,具体细节记不清了

另外,后面的PhoneGap介绍,也是蛮有吸引力的的,可以使用html/js/css开发跨平台的手机应用,有时间的时候会去做些尝试

整体感觉,昨天下午比之前参加两次百度技术沙龙的收获更多。后者的分享基本是分享者在讲自己的东西,听者只能是借鉴一些共通的经验;而昨天下午的技术分享,基本都是就技术论技术,特别是第二场李章晶的分享,确实是在给听众介绍实际的方法~~~还有最重要的一点,前者是有小礼品的 ; )  ~~~当然,这里没有贬低百度技术沙龙的意思呀~~~分享思路不同而已

日志

mac vm内使用迅雷导致风扇狂转

前天晚上用小白在VMware Fusion的xp里,使用迅雷开BT下东西,早晨发现迅雷的速度已经变成了0,东西也只下了一点点,迅雷给的提示是,“网络提供商”限制p2p,便以为真的时小区宽带限制BT,只骂了两句小区宽带,没有往别处想。
从那之后,小白的风扇开始不停狂转,后面出风口热的有些烫手,好像以前用win一样。开始还以为是浏览器flash播放器的问题,也没当回事。

刚才,可能是夜深人静的关系,风扇声音实在太大,有些受不了了,便把浏览器都关了,到活动监视器里去看,flash已经没了,但是风扇声音还是很大,再仔细看活动监视器,发现一个占cpu 99%+ 的进程,vmnet-natd。将其强制关掉,不足十秒,小白就安静下来了。。。。再打开VM、xp、迅雷,下载也正常了
搜了一下这个进程:

这个问题好像老早以前就有了.是VMware Fusion的问题.一般的解决方案好像只是重新启动mac

有人说虚拟机网络使用桥接模式就行.因为桥接模式没有用到vmnet-natd,也是一个解决方案

日志

换域名

用了半年的域名突然不行了,从昨天开始一直访问不上,貌似已被墙,不知是哪个狗娘养的干的,一个纯技术博客也不放过

无奈,临时又整了一个两美刀的info域名,先用着。另,wp里换域名的的方法:

首先手动修改options表里的两处域名,在用下面的两条sql,更新posts表:

UPDATE wp_posts SET post_content = replace(post_content,'www.jiangkl.com','www.jiangkl.com');
UPDATE wp_posts SET guid = replace(guid,'www.jiangkl.com','www.jiangkl.com');
Hello World 日志

一页一世界

一个多月前,去百度技术沙龙听了全站式ajax(er)框架的介绍后,曾觉得和自己之前做的东西差不多,还在日志里结尾处豪迈的说了一句“大家都是探路者”,可是,后来看了er框架的源码后,自己就只有自惭形秽了~~虽然基本的思路差不多,但是除了这个“基本思路”外,人家都要比咱完善的多,特别是在代码的写法上,完全是成熟的js的写法,可是回顾我自己之前做的东西,还处在用java的思路写js的水平上;另外就是mvc模式的应用上,层次分的也不清晰,和业务逻辑结合的太紧密,让别人只有在十分了解框架的原理后,才能使用他,这样用起来很费劲。

趁着十一假期的时间,结合这之前的思路,将这个框架再次整理了一遍,并给他去了一个名字:jLeaf。leaf,叶子,取“页”与“叶”的谐音。

目前框架基本功能已经整理完成,不过800多行代码(和er的十万行代码差远了),但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前端mvc框架了:

1.  仿照cakephp,分成view/controller/component/db/util五种组件,使用者只要根据业务逻辑去实现这五种组件,不需要关注其他的部分

2.  仿照spring添加了bean池;组件内调用其他组件时,直接“this.xxx”就可以了

3.  添加了filter模块,使用这可以添加beforeFilter和afterFilter,框架本身和业务逻辑是完全分离的,使用filter完成之前使用header完成的功能

4.  添加了debug模块,可以将log和error显示到页面上

本来想利用它给wp做一个“单页模式”,但可惜时间有限,只做了分页,等以后做好了再拿给大家看吧~~

 

倒塌集 日志

手机挂了

刚用了半年的HTC G7,这段时间经常无故重启,昨天,干脆启不来了

大概是从一周前装了一个游戏开始,进入游戏玩不了两分钟,手机就重启了,并且,启来以后,不知是过热还是怎么的,还会再次重启,只能把电池抠出来,放一会,才能启得来。后来,把这个游戏卸载了,但是再进其它诸如GPS等程序也会重启……….

前天在杭州,出门前把回宾馆的路线图从google地图拍到了手机里,宾馆详细地址/电话也在手机里~~玩了一下午,晚上打车回去时,结果,手机不行了~~重启N次还是启不来~~找不着路了………..幸好,笔记本在背包里,出门时mac时待机,地图还保留着

昨天下午,不过是听了几分钟音乐,便再也启不来了,一直到现在~~

刷机?

但是试了“RECOVERY”/”CLEAR STORAGR”都无效,不知道刷机能不能有用

或者干脆再换一个~~不知道palm怎么样


Hello World 业界杂谈 日志

上帝之手

刚开始做程序员的时候,眼看着一行行代码编程变成功能,经常觉得自己是在创造一个世界,自己是上帝~~这时还都是做后台,按要求做个功能,具体做成什么样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定~~最大的经验时:一个系统,就如同一间房子,用户进了门以后,在里面要能顺顺利利的做各种事情,然后还要能顺顺利利的出来~~面对一条错误数据引起系统彻底不能用的问题,我经常给同事打比方说:上帝打了一个喷嚏,结果世界崩溃了

后来,随着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,开始做前台的东西:有产品人员设计具体产品,自己只是把这个产品做出来~~这时才发觉:做产品的才是上帝,程序员不过是给他们打工的建筑工人,能够自己发挥的余地很小。。。最郁闷的是“上帝”总是把握不准/或者“上帝”的老板不满意,产品设计总是变来变去,而程序员面对这些变化,大部分时候只能唯命是从

今天开了整整一天的会:所谓“产品冲刺计划会”,估计明天/后天还要持续。最有意思的是这个会的前半部分:产品人员要把自己的产品详详细细的给大家讲清楚~~然后大家开始发问,可能是关于每一个细节的问题:一个链接/一个按钮/甚至一个文字……然后产品人员自己才发觉:呀,这里没考虑/哦,这是个问题……挺好,集体会诊

这时,我突然想:当初上帝决定要创造世界的时候,是不是也开了这种会:为什么要有人?为什么人要分男女?……为什么π是3.14?为什么…….上帝统统回答:因为老子是上帝!哈哈